为您找到相关结果91,556个
对对联不能不“对”_风俗_文化_快好知
7、当句对:又称自对,是指上下联在相同位置各自形成的对仗。 大笔高名海内外; 君来我去天东南。 ——清 曾国藩 上联的“大笔高名”和下联同位置的“君来我去”词性均不相同,但上联的“大笔”和“高名”自对,下联的“君来”和...
www.kuaihz.com/tid1/tid14_38...html 2023-5-28
格律诗的句式、章法、结构、炼字_诗词_传统_快好知
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是讲究格律的。所谓“格律”,就是诗词的格式、韵律,包括它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对仗等规则。诗与词、曲、联等的格律基本上是相通的,但在具体运用上则又不尽相同。
www.kuaihz.com/tid1/tid15_45...html 2023-5-7
中秋赏月且品联,不亦快哉!_风俗_文化_快好知
评:联中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通过对联的欣赏示人以哲理。 (三)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 满地花阴风弄影, 一亭山色月窥人。 评:全联对仗既工且含无穷韵味。“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www.kuaihz.com/tid1/tid14_43...html 2023-4-29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_古文_读书...
此二句对仗工稳,融物我于 一体,境界高远,寄慨遥深,堪称名句。七、八句点主旨。上句以蝉的居高饮露喻己品 德之高洁,且不为人知,实辩冤之辞也。下句一问,乃悲愤哀怨之语,物与人又合而为 一矣。此诗取譬寄情,达到了物我...
www.kuaihz.com/tid141_40704...html 2023-5-24
中国古典诗歌_词库_宝库_快好知
到了唐代,中国诗歌出现了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律诗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对仗都有规定。绝句的规定稍微松一些。 另外,在宋代达到顶峰的词也是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词的格式要依从一些固定的词牌,以便于配以乐曲演唱。
www.kuaihz.com/tags30_4s4k3zm3xxsy7j... 2023-5-17
毛泽东诗词《七律》原文、注释及赏析_有感_读后_快好知
巍巍五岳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滔滔江河是中华民族的热血。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具有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在这一联工整的对仗中,诗人以“独有”、“更无”这样的强调语气,突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英雄气概。
www.kuaihz.com/tid15_33506...html 2023-5-24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意思翻译、赏析_古文_读书_快好知
这里运用对仗和互文的修辞,将作者对白居易的浓浓思念之情凝聚在精练的语句中,情愫深,意韵长。 接下来的颈联,借白居易的两篇代表作《长恨歌》与《琵琶行》来赞美他的艺术成就与巨大的影响力。“童子解吟”“胡儿能唱”蕴涵深意:其诗所...
www.kuaihz.com/tid141_40591...html 2023-5-19
以文为诗_词库_宝库_快好知
程千帆先生认为,韩愈“以文为诗”,主要体现在古体诗中,并指出:“韩愈在古诗中,有的地方故意避免对仗,如《此日足可惜一首赠张籍》中‘淮之水舒舒,楚山直丛丛’二句,强幼安《唐子西文录》就指出这是‘故避属对’,而这种‘故避...
www.kuaihz.com/tags30_4s52lzuwq7slro... 2023-5-1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全诗意思...
这是一幅深山秋景图。清秋万物 凋零,令人惆怅,而在深山里却别有洞天,一切仍是那样美好,充满生 机。诗句对仗工整,运用巧妙,“怜”、“爱”、“栖”、“落”既状 风光,又现诗情,作者喜景之意依稀可见。
www.kuaihz.com/tid141_43272...html 2023-5-5
柳中庸《征人怨》古诗翻译_征人怨赏析_古文_读书_快好知
后一联的对仗尤其讲究:数字对(“三”“万”)与颜色对(“白”“青”“黄”“黑”)同时出现在一联之中;颜色对中,四种色彩交相辉映,使诗歌形象富于色泽之美;动词“归”“绕”对举,略带拟人色彩,显得别具情韵。这样精工的绝句,的...
www.kuaihz.com/tid141_40858...html 20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