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5,330个

武官和文官谁的威胁更大?皇帝防武官更要防文官_解密_历史_快好知

因为治国基本上都要靠文官,而且身处和平年代武官的作用也小了很多。历史上也有很多皇帝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会把一些权力过大的官职拆分为二,多一人分担权利就能在他们中间多一位竞争对手,从而分担皇帝的忧虑。
www.kuaihz.com/tid1/tid28_1067...html 2023-9-1

道德经《无为而治·老子》原文及鉴赏_有感_读后_快好知

”在老子看来,君王自身的道德修养并不仅仅是个人的私德,而是直接与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休戚相关的,所以,“清静无事”的治国方略则需要有一个崇尚“清静无事”的君王或“圣人”来实施,这也是“清静无事”的治国方略得以执行和不断完善的...
www.kuaihz.com/tid15_39342...html 2023-9-1

先秦散文《治本(节选)》原文及鉴赏_感想_读后_快好知

【总案】 本篇旨在论述治国之本,这里所选的是最后一节,简要综括了全文大意,明确提出了“神化”、“因物”、“禁必以武”、“赏必以文”等主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认为先王不足效法,强调“求己”,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昂扬...
www.kuaihz.com/tid15_39813...html 2023-9-2

诗经《匪风》原文、翻译及鉴赏_有感_读后_快好知

这就直接关联到第三章的“烹鱼”之喻,它显然与一般以鱼象征性爱的用法不同,因为这诗无关爱情,不必硬往上面扯; 这个比喻与治国之道攸关,使我们联想到孟子 “治大国若烹小鲜”那个说法。“谁能亨鱼?溉之釜鬵”,质言之等于说: 谁...
www.kuaihz.com/tid15_38976...html 2023-9-2

《老子·第二十章》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_古文_读书_快好知

由此,接上章老子“言治国之道”,此章“言修己之道”(魏源《老子本义》)。 那么,此章老子的“修己之道”又有些什么特色?其特色是这里的“修己之道”,老子掺入了“相对主义”;这即如近人古棣、周英在《老子校诂》中说的:“...
www.kuaihz.com/tid141_40792...html 2023-9-9

荀子:哲学思想、主要观点、成就贡献_学堂_按思维分类_快好知

孔子、孟子在修身与治国方面提出的实践规范和原则,虽然都很具体,但同时又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孔子竭力强调“克己”“修身”“为仁由己”等。而孟子则以“性善”为根据,认为只要不断扩充其“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
www.kuaihz.com/tid23/tid141_3140...html 2023-9-8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及鉴赏_有感_读后_快好知

下面逐一反驳对方指斥他“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的观点,指出: 受命于皇帝,完善法制,授权于各级官吏,不能算是侵官; 用先王好的治国之法,兴利除弊,不能算是制造事端; 为国家整理财务,不能算是与民争利;驳斥谗言,诘难佞人,...
www.kuaihz.com/tid15_19329...html 2023-9-1

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拼音版、原文翻译及解读_古文_读书_快好知

孔子说:“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应以救化为先。教民相亲相爱,莫有比孝道再好的了。教民恭敬和顺,莫有比悌道更好的了,要想转移社会风气,改变民闻习俗,莫有比音乐更好的了。要想安定长官的身心,治理一国的人民,莫有比礼法再好的了。
www.kuaihz.com/tid141_40827...html 2023-9-3

马其顿王国是被谁所灭 马其顿王国如何被灭掉的_奇事_猎奇_快好知

马其顿因为内部政权的相争,加上外部势力的侵犯,让马其顿差点亡国,后来摄政王腓力二世开始治国之路,对国家有威胁的人都清除,还废除了幼小的国王,自立为王,自己苦心经营,终于马其顿成了当地强大的国家。
www.kuaihz.com/tid6/tid48_12596...html 2023-9-4

荀子《学不可以已》原文及鉴赏_感想_读后_快好知

就在于学习不辍,即通过礼义辞让的教 化,使人归于文治,成为良民;更进一步,博学知耻,过而能改,智慧通达, 行事几无过错,则能称为君子;再进一步,由自身修养惠及家庭,使亲友和 睦,乃至治国安邦,平定天下,则是儒者的最高境界“圣人”。
www.kuaihz.com/tid15_39807...html 202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