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53,107个
治国之信_改革史话_改革_快好知
治国之信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历经十余年时间横扫六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秦帝国。在这一历史伟绩的背后,是秦国多年来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国力全面超越其余六诸侯国的结果,而这一切则起源于多年前的一场变法...
www.kuaihz.com/tid5/tid536_9594...html 2023-5-10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_政党建设_政治频道_快好知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提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www.kuaihz.com/tid5/tid532_9515...html 2022-8-29
治国安邦_词库_宝库_快好知
①治国安邦: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出自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一折:“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 ②同名书籍,吴礼权编著。本书系丛书一种,汇聚了中国历代有关治国安邦的经典名句数千条,都是中国历代先贤...
www.kuaihz.com/tags/30/42zlxzm3xxs25... 2023-5-22
《吕氏春秋》 的治国智慧_改革史话_改革_快好知
战国晚期(前329年)的秦国都城咸阳,发生了一件轰动天下的大事:相国吕不韦和门客所著20余万言的大作《吕氏春秋》,在咸阳城门上展示,有能增减一字的,赏赐千金。这部集主创和三千门客智慧的治国理政的创新之作,成为“史家之宝库”。 构思...
www.kuaihz.com/tid5/tid495_6096...html 2023-2-3
子居:清华简八《治邦之道》解析 | 中国先秦..._国学_传统_快好知
《治邦之道》此处所说“不合于志”当是指不合于主君的治国之志。 “邦家昏乱”一语,先秦两汉传世文献作“国家昏乱”,当是避讳改字故,见于《墨子·鲁问》和《老子》、《庄子·渔父》、《文子·精诚》、《淮南子·道应》、《...
www.kuaihz.com/tid1/tid17_95...html 2023-5-26
戴建业:无为:治国之道与处世之方_中国哲学_哲学_快好知
戴建业:无为:治国之道与处世之方 怎样才能“回归自然”呢?老子给我们开出的药方是: 要“回归自然”就必须“无为”——“为无为,事无事”(63章)。“自然”是其价值目标,“无为”则是其方法原则,这二者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所以后世...
www.kuaihz.com/tid23/tid125_2849...html 2023-2-18
道德经《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原文及鉴赏_有感_读后_快好知
在《老子》一书,老子除了反复陈说“清静无事”原则之外,也在具体治国政策上提出了不少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薄赋减税。《七十五章》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社会上出现人民饥饿的现象,其根源并不在于百姓懈...
www.kuaihz.com/tid15_39342...html 2023-5-19
依法治国的经济视角_社会管理_社会改革_快好知
依法治国的经济视角 从制度而言,本质从游走无法可依甚至违法的灰色边缘,转变到今天有法可据违法有责,其中进步自不待言,但实现从法制到法治的跨越,仍旧在路上。 对于权力红幕背后的樊然细节,人们总是充斥着各种想象乃至妄念,典型如中共...
www.kuaihz.com/tid5/tid514_8973...html 2023-5-6
“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_改革史话_改革_快好知
礼乐精神一经确立,这种以内制外、以德化民的做法便成为历代统治者遵奉的治国经典。源于早期国家家国同构关系的伦理观也成为传统中国的重要价值观念。即便秦以后社会结构有了很大变化——分封制改为郡县制,贵族制变为官僚制,但早期中国宗...
www.kuaihz.com/tid5/tid536_9938...html 2023-2-7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_奇事_猎奇_快好知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华文明经典读本·大学:修身齐家治国的儒家战略(双色插图漫画版)》精选了原文的经典语句,并进行了解析。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我国优异的传统文明和传统思维精华,书中结合了当今的现实生活进行了...
www.kuaihz.com/tid6/tid48_6874...html 2023-3-10